当年,曾国藩在坪塘训练乡勇时,结识了伏龙山桐溪寺的方丈“宝月法师”,两人十分投缘。有一天,曾国藩登上伏龙山,站在现在墓地所在位置向周遭看去,只见四周山脉于左、右、后成U状围住伏龙山,前面也有一座山峰相望,正应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灵”之说,实在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曾国藩便萌发了将伏龙山作为身后归葬之地的想法,但宝月方丈起初没有同意。后来,曾国藩一再恳求,宝月方丈便与曾国藩盟约,谁先殁谁就安葬于此。结果,曾国藩先走一步,于是便葬在这里了。 ;Neld #%J
d-c+KV
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选择眼前的这块墓地和宝月方丈没有什么关系。据一些史料记载,曾氏在南京两江总督任上因积劳成疾,辞世前曾委托其弟曾国荃在家乡湘乡曾家祖坟周围为其踏勘墓地。结果曾家墓地中上好的位置已经用完,最后曾国荃向其兄出主意说,将父母的墓地再挪腾一下,可腾出一处来安葬其兄。但曾国藩坚决不同意,认为不可让父母灵魂受扰。最终他告诉其弟,自己早年办团练时曾在长沙郊外看上了一处地方,遗骨不用再运回湘乡,就安葬在长沙郊外坪塘。 (llg!1
? 1_*ct=g9
在周新民嘴中,故事更加地传奇: :lcoS J
p(
z.[
“文正公(注:指曾国藩)在世就准备选墓地了,当初他的好朋友、四川万县知县冯树堂懂风水,叫他葬在东台山,说那风水好。但文正公本人不肯,他说那边是‘天子之地’,是出天子的地方,他自己不敢去。所以说文正公神,后来那边盖起了东台书院,出了陈赓、谭政、黄公略,还有毛泽东。 n0cqM}P@;!
`?La
“那文正公怎么选这里的呢?那是有一次,他兵败靖港(注:公元1854年3月),就在长沙四处散心,结果就跑到这里了,来到当时的寺里跟方丈聊天。他很喜欢这里,说死后就要葬在这里。为什么他墓的位置是在寺庙后面呢?是因为文正公在世时是打仗的,他是让佛家挡住外面的一些灾祸。”
2"13!s
tW 9vo-{+
周新民说:“我们不说曾家子孙那么有出息,你看,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生前风光无限,死后都被掘墓,而文正公就没有人动得了。” z S^:Ng5
[a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