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转载经征得作者桐源居士同意。内容出自桐源居士著作《百年堪舆——将帅家国》“金刚降龙 猛虎跳涧——王树声”一节 (G 9Ku 8Y
tN_~zP
金刚台百里降龙而来的王氏祖坟,历经大别山主峰黄毛尖等剥换蜕变,止于一条溪涧前,结猛虎跳涧之穴。龙行虎步,猛虎出林,是王氏祖地的出身;虎踞塘、溪,侧闪旁落,是王氏祖坟的结作之形;釜山当面正朝,是王氏兄弟同时为将的风水关键。 SD .c9
“气”,是中国风水术不老的话题。弥漫在王氏祖坟周边的山间气雾,是这条大别山龙脉的固有特征,也给王大将战争年代的逢凶化吉增添了云里雾里般的色彩。这种神奇,天意还是人为?总脱不了风水的造化之功。 l:(?|1_
&GaI
百战余生 传奇福将 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麻城人,大将。 $%zM Z
ge[&og/$
王树声 b4CXif
6岁丧父、9岁丧母、穷苦出身的王树声,被称为“泥腿子将军”,崛起于农民运动中。1927年6月,在麻城破寨岗指挥农民自卫军和上万农民抗击地主武装的进攻,激战三昼夜,毙俘敌3000余人,继又参加黄麻起义。 B&sa|'0U
英猛无敌的王树声,屡立战功,枪法精准,于红四方面军有“神射手”之称,历任红25军师长,红31军军长。1931年3月,指挥第30团在双桥镇战斗中担任主攻,歼国民党军第34师,活捉师长岳维峻。后任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协助徐向前指挥作战,在反“六路围攻”中鏖战10个月,歼敌8万余人。1935年3月,参与指挥嘉陵江战役后参加长征。1937年3月,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失败后,率小部队转入祁连山打游击,苦战三个月,部队被冲散,孤身辗转到达陕北。 =/kT|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与指挥中原突围,率左路军进入武当山区。 Q5c13g2(c
被徐向前称为“大别山的英雄战士”的王树声,《开国将军逸事》一书描述道:“王树声,敦实剽悍,胡须丛密,双唇前突,脸上酒刺如麻。红军时,坐草地脱衣捉虱子,虎背熊腰,浑身肌肉,如怒目金刚。” @#::C@V]
王树声大将哪来的金刚之身? ]ZS/9 $
金刚降龙 两翼护送 王树声的风水之根,扎在故乡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项家冲,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集葬于一山,坐壬向丙。 -c
p)aH)
王氏太祖山为金刚台。金刚台,大别山豫内第一高峰,位于商城东南部20公里处,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面积13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84米,山势雄伟,群峰叠起。 uiq;{!dop
金刚台蜿蜒西南,山脉经过两次较为明显的起伏顿挫,于达权店西渡灌水,自东向西贯穿石鼓寨、风簸山连片山区,然后跌断重起,群山中有峰突然高举,是为大别山主峰黄毛尖山,海拔1011米,王氏祖坟的少祖山。 4`p[t;q
黄毛尖山,面朝西南。本为东西走向的龙脉,至此随即转向西南,奔行约3公里后,山脉出现一次扭曲,但并未跌断,是为龙脉剥换蜕变。龙脉开始出现两条分支,一支堂皇南下,开张展翅;一脉则悄然过峡往西,再折西南,约5公里后,陡然而止。王氏祖坟,就在这条婉约西行、势不张扬的真龙中结作。 8nTdZu
]8|peo{
王树声祖坟地形图 s@K #M
区别于王氏祖坟蜿蜒反复的龙脉走向,麻城境内主峰康王寨,与金刚台面西南而去的走势完全相同,有如一线所牵,其往西南直去之势毫不掩饰,自始至终从不更变。 F>ps&h
据《麻城县志》,大别山脉环绕于麻城东及北部边缘地带,雄踞鄂、皖边界的康王寨,向西南纵深及西部边缘伸出7条山脉,形成东、北、西三面山脉相连,群峰逶迤的地貌特征。按其描述,王氏祖坟龙脉来自于其中的第五条山脉。该山脉位于举水干流及支流许家河以西、浮桥河以东地带。由福田河的苏木尖,往西经打油尖、瘌痢寨,至乘马杨泗寨与新县以岭为界,再折向南经石楼子岗、董家畈、三角寨、凤凰山、皮家寨至万义土寨,然后分为两支余脉:一支向南延至鸳鸯斋、五脑山,另一支向西南延至罗家铺梅花山。山脉山势低,为麻西北低丘区,山峰海拔最高不到600米,有凤到山、杨泗寨、落衣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峰数十座。 ,A9{x\1!
从地形图上看,王氏祖坟龙脉又是另一番景象,十分复杂的山脉走势变得相对清晰。 BFPy~5W
宛如一条奔腾百里的铁流,在万山拥从中突破重围,脱颖而出,一路披荆斩棘,直奔目的地而去。王氏祖坟龙脉,时而舒展两翼,呼啸而至,外山遥作护砂,时而潜藏过脉,仿佛单骑闯关。直露与潜藏交替,磅礴与灵秀同处。 \ocC'FmE
这是一条降龙,又是一条飞龙。由金刚台、黄毛尖山曲折而来的龙脉,经充分脱卸,渡水重起,充分蓄势,与旁边的两列山脉的拘谨呆板截然不同,灵动自如。龙脉与护砂之间,主次分明,宾主相配。在近20公里的行度中,左右腾挪,迎来送往,忽东忽西,一会如金牛转车,一会如猛龙过江,一会如翔凤飞燕,结穴时如猛虎出林,虎性毕现。高大金星起太祖的王氏祖坟龙脉,武曜十足,少祖火禄之下,又为金星,金水连绵,蜕变充分。 jTN!\RH9NF
祖山的不凡,揭示出真龙正结力量的巨大。唐代风水大师卜则巍曰:“祖宗耸拔者,子孙必贵。”看似平常的王氏祖坟,实际上非同寻常。太祖与少祖之间,反复脱卸重起,远达上百公里,其中穿河过水,曲折迂回但终不改其向。巍峨峻拔的黄毛尖山西南,王氏祖坟在众山簇拥和两翼纵向山列的有力护从下,凛然而结。这支蜿蜒曲折的龙脉,自金刚台起,行度逾100多公里,始告大尽。 '<aFd)-
先西南,再西进,又西南。王氏祖坟的龙脉走向,与金刚台、黄毛尖山整体上坐东北面西南的山势完全一致。这种走势,既体现出龙脉的一般性规律,又较好地秉承了祖山的堂皇正气,贯穿了祖山蕴涵的神韵。 t<yOTVah
王氏祖坟来龙,为典型的起伏格。其特征是:龙势一起一伏,大顿小跌,断而复起,起而又断,或高或下,有低有昂。卜氏云:“一起一伏断了断,到头定有奇踪。”宜星峰磊落,山势奔腾,千峰耸秀,万岭巍峨,为得其本体。 :o_6
王树声参加革命,南征北战,一生为民所亲,被敌追杀,多次逢凶化吉。其传奇经历与大别山蜿蜒南下的祖坟风水有着极大的关系。 bj=YFV+
对真龙大穴,一般人只看到前砂的美妙,忽视来龙百里的挫折沉浮;对将领,更多人看到星光熠熠的光环,很少人注意到其背后的艰辛。金刚台降龙诞生的大将王树声,不但形貌与金刚体性接近,人生经历也相合,战争年代多位亲人牺牲,本人险象环生,可谓百战余生。 GC)xQZU)s
1927年,王树声率家乡赤卫队参加黄麻起义,21天后,黄麻起义兵败。率部退至木兰山,部队损失和逃亡甚多,仅余72人,42条长枪,9支驳壳枪,2支手枪;继余18人;后仅余9人。1929年夏,所率游击队发展至300余人。 kYu"`_n}
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要职的王树声,曾在长征中北上、南下、西进,再北上,三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之后,又经历了西征、西进。1937年2月,西路军兵败倪家营,时任西路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孤身一人沿路乞讨回到延安。 V&R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