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一法,无机不收,有情皆摄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江西
疏文
他若不净,错施炉韝(bài),数息不利冢人。彼此为门,亦复各异。而浅深小大,势不兼宜。惟此念佛法门,三辈九品,悉皆度脱。彻上,则三心圆发,直入无生。彻下,则十念成功,亦生彼国。所谓不离一法,巧被诸根。豪杰无下抑之羞,庸愚有仰攀之益。盖无机不收,有情皆摄者也。
此段疏文上段,继续叙说机法不相应的第三种情形——机法错位。声闻教中,有二大甘露法门,一是不净观,侧重慧力破贪欲,二是数息观,侧重定力遣昏散。
佛世时,舍利弗教授座下二弟子,一个令其修不净观——循身观内外三十六种不净物及九死想;一个令其修数息观——安那般那,安住身心,系念一呼一吸,从一数到十,循环往复。此二比丘依教修习,长时间未得法益。自忖根机陋劣,心欲返俗。往见世尊,世尊问二比丘在家时作何职业。修数息观的比丘回答:“俗家时守坟墓。”修不净观的比丘云:“出家前是冶金师。”佛就让二比丘调换修行方法,让守墓者修不净观,让冶金匠修数息观。
不久,这两个比丘都证到了阿罗汉果。可见各人习性不同。守墓者对尸体熟悉,令其作不净观及九死想,容易契入。冶金匠冶炼金属,要备火炉风箱,此职业习性修数息观容易契入,定慧双运,伏断见思惑,可证道果。证知通途佛法,法门各别,浅深小大,势不兼宜,如是观机逗教,应病发药,机法相应,显得尤其重要。
与通途佛法机法不相应的三种情形相较,净土法门迥然别异。惟此信愿持名往生净土一法,乃一法界大总持法门。普摄九界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悠悠凡夫,乃至阿鼻地狱众生,于阿弥陀佛大平等愿海中,三辈九品,乃至无量辈品,悉皆捷登极乐,度脱分段变易两种生死苦海。上根利智,圆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发菩提心,解第一义,临命终时,得蒙佛垂接,上品往生彼土,不经时日,华开见佛,直入无生法忍,作阿鞞跋致菩萨,速臻一生补处位。这是彻上利根者。
悠悠凡夫以及造恶众生,平时与临终,十声念佛,感通佛力,临终亦可蒙佛愿力加被,诞登彼岸,于莲华中,或七日,或半劫,或十二大劫,莲华始开,见佛闻法,亦可平等获得不退转位。这是彻下钝根者。证知念佛一法,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具有“不离一法,巧被诸根”之特质。
由阿弥陀佛大平等心、大慈悲心中流现出来的念佛法门,有着“豪杰无下抑之羞,庸愚有仰攀之益”的胜妙特质。“豪杰”指上根利智者,诸如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善财诸等觉菩萨,以及西天东土诸大祖师,诸如马鸣、龙树、天亲、慧远、智者、善导、永明、印光等,或专修,或圆修,不会有屈抑低下之羞惭。殊不知,释迦本师视诸念佛行人“则我善亲友”(见《寿经》,佛以友道,等视念佛人),极口赞誉念佛者为“人中芬陀利”(见《观经》)。文殊回答法照请法云:“我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乃至华严十地菩萨,地地都不离念佛。可见,唯上根利智者,方能信知念佛的尊贵与大利。故莲祖直云:“豪杰无下抑之羞。”
又我等根机陋劣的庸愚之辈,荣幸地修习与大菩萨大祖师同样的念佛法门,所谓“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为兄弟也”(昙鸾《往生论注》)。意谓我等业力凡夫,因念佛故,得蒙弥陀接引,亦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于彼清净庄严平等刹土,与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大菩萨为同学莲友,把手同行,共证无上菩提。故云:“庸愚有仰攀之益。”若念佛者,全摄佛德为己德,无论圣凡贵贱,悉能得诸天人恭敬礼拜。此为阿弥陀佛平等大愿所保任。九法界众生信愿称名,悉为阿弥陀佛大愿光明摄取不舍。净土一法,无机不收,有情皆摄,信非虚言。
附:
1.炉韝(bài):火炉鼓风的皮囊;亦借指熔炉。
——《弥陀疏钞》讲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