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还乡 Zr`pOUk!4
{L 7O{:J
祖地夏邑,孔子多次回老家 J{Fu 8
IN2FO/Y@
孔子慢慢长大,但命运坎坷。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叔梁纥去世,母亲颜氏独自抚养他,贫苦的生活、艰难的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也塑造了他的性格。 kqJ\kd
lc%2fVG-e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孔氏委员会副秘书长孔建国说,据《礼记》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少居鲁,长居宋”。他小时候在鲁国生活,长大后多次回故里宋国考察殷礼,这个举动,为他后来思想和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n \
i^LLKx7M&
孔子曾说,丘者,殷人也,每次回到故土,孔子都不忘到祖坟上祭拜,忆古思今,感慨良多。在这里,埋着从弗父何到孔父嘉五位先人。 CFqteY"
4f+R}Ee7
也许在某一刻,他的思绪又回到了曾经的光荣与梦想时刻:武王伐纣,殷商覆亡,微子启封于宋地;几世传承,拒受王位,弗父何食采于栗…… ^VCgc>x;
v{7Jzjd
从夏邑县当地老人口中传下来的说法,孔氏几位先祖的埋藏地叫孔林,规模宏大,主道两侧,石人、石狮、石马等石像林立,从大门到墓地绵延2里多地。 fv?vO2nj
&sJZSrk|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黄河浪沙的冲淹沉积,加上兵荒马乱的破坏,当年的孔林,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Ar@"
K!TS
bL>J0LWQ
孔氏旧祠 Ms8&$
a!ao{8#
孔子还乡祠仍在,但游人稀少 (h;4irfX
0&!,+
孔林虽已不复存在,但为纪念孔子还乡祭祖的孔子还乡祠却保留了下来。 5x";}Vp>P
UR;FW`
夏邑县城北7公里王公楼村,南北主路的尽头,就是孔子还乡祠。和文庙规制一样,孔子还乡祠坐北朝南,大门朱漆剥落,门锁锈迹斑斑。 ~5e)h_y
$ K>.|\
大门内,一条甬道直通大殿,青石铺路,路中间一尊孔子站像。这座像于1988年由香港孔教学院汤恩佳先生捐赠,高3米,铜像双手合一,笑容可掬。 m4FT^^3yE
/DPD,bA
再向前行,进入大殿,里面供奉着孔氏先祖,从微子启到弗父何到叔梁纥,共11人。桌摆香案,前有蒲团,供人祭拜。 k`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