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引用第10楼天地骨于2022-03-25 07:48发表的 :
6bo,x 有没有数据,根本无所谓。
: gv[X 你看哪一个中医用了数据?
B;hc|v{(
{eqUEdC zO9|s}J8q 多谢支持。
8Tv;,a z=BX-) 对于中医有没有数据我真不敢确定,但是对于修成明医的过程,我个人认为还是理论(源古)和实践(案例或数据)贯通的过程,最后按照自己的经验习惯(类似数据)形成治疗反馈的这个闭环流程。
(fm\kV ldanM>5 隐约记得《周易悬象》作者黄元御先生,先用约10年通读《伤寒论》,再用约10年坊间治病实践(
我理解,这就是再积累数据),之后《伤寒论》融会贯通,通畅无阻滞,遂成明医。
Y\sLwLLlG (.
1<.PZp) 现在社会中医名家很少,天分是一方面,”20年的苦工“恐怕没多少人可以下,或者下20年苦工也不并一定能成为名家,也可能是一个很重要原因。
G\Toi98d* 6<sB fcD$km k$k(g +*!oZKm. 我说的数据是指两个方面
Q gDjc' RZm5[n 一是案例 f(?>z!n0 burEo.= 学习五术的,都会感觉别人的差点事,自己对,有一个朋友讲的很好:
:[|`&_D9J k;;?3)! 满山坡的坟,都没点对,唯独留一个好地方,给自己点。
c@5fiRPv! JR'Q Th:z 一个医生,理论理论对不对,水平高不高,就在于能不能治病,学咱们这些的,理论对不对,我个人的理解就是 理论能不能解释通古人留下应吉应凶的案例(为啥不是现代人的,现代人的图数如古人的,不多)。
2~ Gcoda )|uPCZdLZ 相信论坛上各位朋友,比我积累的案例都要全和多。
sB-c'`,w` ch
\*/
g4RkkoZ>) /o+,
=7hY
X\X pk: ruf`) 一是测量 {5^'u^E ~=Er=
0 龙、砂、穴、水、向这些数据要测量准确,这样应用数据再去对照用事之后吉凶,就能知道数据与吉凶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属于理气层面的,当然很多时候形峦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也许自己的实践有限),我个人对峦头和理气理解是体用关系,两手抓,都要硬,记得章仲山先生好像说过一句话“
用无体不查,体无用不验”。
[ 此帖被一缘一会在2022-03-25 08:4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