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奉事师长,是把恭敬体现出来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19
威望: 1446 点
金钱: 2918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228(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08
楼主  发表于: 2023-04-12 13:34

0 奉事师长,是把恭敬体现出来

奉事师长,是把恭敬体现出来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古人为了尊重这个师道,《周易》有一个蒙卦,蒙卦是: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是这个学生来求老师的,不远千里来登门求学的,不是老师要到你家门口去教的。为什么?这叫尊师重道。只闻来学,不闻往教。不能前往去教,应该是他要登门,负笈求学。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有礼的精神,礼的精神就是敬。



中国的“三礼”,《曲礼》曰:毋不敬。所以礼的精神是体现恭敬,一个人把恭敬心体现出来了,这实际上就是佛心的一种表现,是明德的一种表现。它就代表着一种高雅的文化,区别于动物层面的一些粗糙、一种蛮横、一种弱肉强食的野蛮。所以奉事师长,是把恭敬体现出来。





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传统美德,也受到了挑战。在传统社会,这种家庭和学校是相辅相成的,在家庭父母要教小孩:你要恭敬老师。在学校,老师会教育小孩:你在家里要孝顺父母。相互做这种教化,因为父母不可能教小孩:你要天天孝顺我,他不能这样去教,一定是别人,老师去教。所以自古以来叫易子而教,就是这个子女有时候很难教,要让别人去教。



易子而教,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里面,因为这个教育里面要责善的,就是你做不到那种善的标准,就要用种种地方法,或者呵斥或者惩罚,这些都是让他改好的一个必要的手段。所以古人有时候,小孩不听话是可以打的,叫做三天不打,上屋揭瓦,他太顽劣了,有时候要用惩罚的手段。这个惩罚的手段是出于慈悲心,你不能纵容他。但是让父母做这种教育,他很难,为什么?因为父母跟小孩是血缘关系,天然的血缘关系,在责善的过程当中就有可能破坏这种血缘关系。



所以为了维护这样的一个天然的伦常的血缘关系,就把子女交给他人去教,把权力授给老师,老师可以责善,是这样的一种教育。那么家长一定会教小孩:你对于老师一定要恭敬。这里面他的一种恭敬教化的功能就会产生。无论是奖赏还是惩罚都是要把这棵“树”让他长直,让他成树,让他成才的。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奉事师长,是把恭敬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