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大安法师 | 2023年冬季佛七第一次开示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28
威望: 1446 点
金钱: 2919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232(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11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5 13:48

0 大安法师 | 2023年冬季佛七第一次开示

大安法师 | 2023年冬季佛七第一次开示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尼师,诸位居士:



2023年的冬季佛七今天正式开始,四众弟子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在东林祖庭参加为时四个七的佛七。这次佛七圆满打下来是七个七,但我们分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前面的四个七,这是要求本寺常住全员参加的,再就是休整三天之后,再有后面的三个七,这三个七是可以自愿参加的。那打完整就是有七个七了,七七四十九天,(第)一个(四个)七表示出世间法,第二个(三个)七表示大圆满。希望大家能把七七能够给它念圆满。



那我们首先要明确打佛七的目的。打佛七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工具、船票、保证的。所以这桩事情就得要发起真为生死的心。在大小乘经典当中,我们都会深刻地感受到佛陀的那份悲心,就是要令众生了脱生死。三界火宅炎炎,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不容一刻地停留。所以这是佛陀出兴在我们这世间示现八相成道的本怀,一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佛的知见就是出世间法,就是大涅槃,就是深般若波罗蜜。







所以在这个生灭的、轮回的状态当中,我们动经微尘劫又微尘劫地在这里轮转不休。这一世幸得人身,得到宝贵的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经典常常用“盲龟值木”的比喻,在浩瀚的海洋里面,一只瞎眼的乌龟寿命很长,每100年把头伸出海面一次,那海面上有一块木板,木板当中有一个圆孔,漫无目标的在海面上飘着。那你想这个盲龟100年伸出头一次,能不能碰到这块木板呢?而且正好是把头伸在了这个木板的那个圆孔里面呢?这个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通过这个比喻,佛告诉我们,我们在旷大劫的轮回的过程当中,三恶道的时间非常久远,得人身非常的稀有,其难度比盲龟值木还难。当我们读到这个比喻的时候,才深刻地感觉到,我们的生命多么的珍贵。人身是修道的最好的法器,我们今生侥幸得人身了,概率极低。得人身了,又六根完具,又能闻到佛法,尤其佛法当中的大乘佛法了,尤其是大乘当中的极为圆顿的信愿念佛感通佛力横超三界往生西方快速成佛的法门,这真是要生稀有难遭之想。



如果我们这一次的人身没有把握住,对这个念佛法门没有深入的,全身心的靠倒,想在这一世——哪怕你有点修行,想离开三界的分段生死,靠自己那么一点点修行的力量,以及我们与生俱来的浩浩的烦恼,深重的业障,我们想靠自己的力量离开分段生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对这个念佛往生一法,才知道两土世尊慈悲宣说阿弥陀佛建立这个法门,对我等轮回的众生是多么大的恩德,多么的重要。







而且我们在这个世间,人身很难得,又最容易失去。何以故呢?因为我们的无明烦恼太重,带着很深厚的贪嗔痴三毒烦恼的种子。如果这一世没有闻到佛法,不能深信因果,六道轮回这些理念建立不了的话,那靠着我们无明的烦恼的惯性,基本上是造作恶业。造恶业的结果就会到三恶道里面去,所以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想一想真的是很可怕呀!“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此句为《梵网经·菩萨戒本》句,《涅槃经》原文为:“人命之不息,过于山水。今日虽存,而明日难知。”)《涅槃经》的几句话,我们人的生命非常危脆,比山水消失的速度都快呀,虽然今天还在这里有一口气活着,明天能不能保住这个生命,你都不能做百分之百的把握。今晚脱了鞋和袜,未知明朝穿不穿。



生命有多长啊?生命就在呼吸间,非常的危脆。所以我们一定要趁自己还在康健的时候积累往生净土的资粮,要拿到这张随时登上阿弥陀佛大愿船的船票。所以我们来打佛七,是为了这么一个生命当中的重大的、庄严的、神圣的、而且非常迫切的一个目标。所以我们念念都是恳切地祈祷阿弥陀佛的慈悲加持,每一步都是朝向极乐世界迈进的脚步,真为生死。这一世生死不能了,那地狱的苦就在等着我们。思地狱苦,发往生心。要非常恳切地把这个心调动起来,真为生死的心发起来了,我们才会悍劳忍苦,这就是我们打佛七的动力机制,就能够克服念佛过程当中的种种的身心上的问题。






那这个佛七期间,如何能够使自己念佛得到最大限度的收获,用上功夫与佛号相应呢?那就得注意方法。这个方法乃是大势至菩萨在二十五圆通讲根大圆通给我们提供的方法,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以念佛的时候要把六根摄住,平时我们的六根都是散乱的,都是向外去驰骋的,所以六根它就必然会奔驰到外面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跟六尘的对待就会生起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就是我们凡夫习惯的十八界,亦是我们起惑造业、轮回的、熟悉的区域。



所以我们念佛要修出世间法,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的,不在这个世间轮回的,所以就要截断跟六尘的关联,把这个六根摄住。眼睛不要再看外面的颜色,要看就看我们佛堂里面的佛像。耳朵不要再听其他的声音,就是听自己念出的佛号的音声。鼻子不要去嗅其他的味道,就是这佛堂里面有佛香。舌根在念这句名号。身体是结弥陀印。意念上一般是思维佛的功德。但我们在这里是把耳根和念联系起来,就是从心里把这句佛号念出来,用耳根把它听进去,叫自念自听。



那这个念很重要,注意这个念,念佛怎么去念?这个念上面是一个今,今天的今,当下的意思,下面是个心,今心也就是当下的心。你当下的心一定要在这个佛号上,要念兹在兹。你念这句佛号的时候,心就在当下,不能跑掉。如果一跑掉,口里念着阿弥陀佛,但是你的心里还在打其他的妄想。还在想家里怎么样啊,股市怎么样啊,这个人得罪了我,我如何报复他呀,你都在想这些,这句佛号你是听不清楚的。心口不一,这叫“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心口一定要一致。







但我们业力凡夫来分析这个念呢,我们一天到晚都是妄念,而且非常迅猛,如急流水,如瀑布。我们打这么多妄想,由于心都很粗糙,向外去走嘛,自己打什么妄想,有没有妄想,你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修行一定要注意这个念头,回光返照。回光返照,我们才透过佛号的这种能量和光明,才知道自己内心很多妄想。这些妄想都是散乱的,无序的,染污的,恶的念头占多数。没有几个清净的念,没有几个善念。



我们业力凡夫是很可怜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就谈我们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呀,无不是恶。你举心动念都是罪恶呀!都是贪嗔痴的念头啊,傲慢啊,嫉妒啊,都是负面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要转念头啊。一般你靠自己,无论是止观,或者禅定,还是很难转。所以这个净土法门有一个特别简易胜妙的方法,就让我们去念这句佛号。如果我们不念这个名号,就会念五欲六尘。



所有的念头,它的因和果都是轮回的。一刹那有900个生灭啊,生住异灭,每个念头都会成形的。从法相唯识角度,你每个念头以后都会成为你未来轮回的一个身体。阿赖耶识里面有很多念头的种子,所以我们怎么使念头单一,不要有那么多的念头。要摄百千万亿个妄念,摄到一念,所谓万法归一。那摄一念,我们就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你用深信切愿的心、重心去念。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他是很有能量的。所以你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号相应的话,它就能够把百千万亿的妄想杂念收摄过来,回归到这一念。







那这个收摄过程,由于这阿弥陀佛的名号,是阿弥陀佛的心嘛,阿弥陀佛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是智慧的,他就是属于那种清净的状态。这个清净在大乘佛法当中常常是谈空性,所以这句名号祂是实相般若,祂能够空诸所有。我们那种染浊的心就被这个名号的清净的摩尼宝珠让我们越来越沉淀下来,不至于那么躁乱。由于这句名号里面清净的功德就是无量寿的功德。我们心很燥,心猿意马,现在把这个名号当中无量寿的定力唤醒我们本具的无量寿的性德,我们的心也就越来越平静下来。



那我们这个贪嗔痴的念头怎么净化它?是要靠智慧,靠这个光明,名号当中的光明是般若智慧之相。那这个智慧是让我们观照的,首先观照我们的身心的无常啊,染污啊,生起厌离之心。厌离之心是我们作为净业行人必须具备的。对这个无常的色身,你不要去贪恋,不要执着,它是妄想的产物,是业力的投影,没有一项是真实的。但是我们五蕴的身体当中有佛性,矿石里面有黄金,但是矿石不是黄金,五蕴的身体不是佛性,所以他要有善法的众缘和合,提炼黄金,显发佛性。那这里名号的功德单刀直入,托彼名号,显我自性,就是借托这句名号的果地上的无量光寿的德能,把我们因地——因心当中本有的无量光寿的性德唤醒、激活、显彰出来。所以这叫要做“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功夫。



当我们以至诚恳切的心,所谓圆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有这个心理背景去执持这句万德洪名,念念不打失,密不透风,那就是在相继,不被你妄想杂念给它冲跑。有时妄想杂念太多了,念一念,这句名号被你冲走了,妄想杂念牵着你的鼻子走。你念念在想你的那个妄念:我投资了,怎么赚钱了......念念都被这个牵走了。这时候你要知道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毫无意义的,你不要去牵挂那些东西。在这个佛七当中就是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世间这些有为法的万缘,都是障碍我们的法身慧命,而把我们滞留在这个三界里面的要素。包括家亲眷属,不要念念离不开。







所以放下身心世界,一念单提。一念单提,就是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命根子,本命元辰,金刚王宝剑,拿着它。这句万德洪名才能够把我们无量劫的烦恼、业力,我们的五阴魔、烦恼魔以及外面的魔障。他们形成一个很大的阵势,那你要跟他对决,不是你死就是我死。这种对决,是要你有大强勇猛的精神,这些无明烦恼的力量你不要小看它。无量劫以来,它就潜伏在我们内心。你不修行,他很舒服,他不干扰你,一旦你修行要出离魔界,他马上就来障碍你。



障碍你有什么形式?比如说无明的两种相状,一个是昏沉,一个是掉举。你马上就会碰到这两个障碍。好像不念佛还很精神,一念佛就想睡觉,就昏沉得很。这一昏沉,有时候昏沉,云山雾罩啊,为什么我们看念念念,有人就倒下来了,实在太昏沉了啊。甚至一边走一边在做梦。你不要小看,所以这个过程就是练昏沉,你要正视昏沉,要看准昏沉,为什么念佛有几句比喻啊,首先你要有如救头燃的心啊,生死心切,如丧考妣,像父母去世一样,赶紧要处理丧事的这种气魄。如龙养珠,抱着这句佛号,就像龙要把这个珠养好一样的。如猫捕鼠,那个烦恼的念头你要高度警觉。烦恼的念头就像老鼠,你要像猫一样盯着他,来了就把它剿灭。






所以这个昏沉来了,你要坚持住。昏沉里面,你要把这句佛号还要念出来,还要听进去。不要一昏沉,你就琢磨着开溜,到寮房里面去睡他一觉,那为什么无论修禅定,修止观,他们都会碰到这些情况,为什么要跑香啊?或者看看天上的星星呢?向上面去看,然后洗洗冷水脸啊等等,有些方法。更重要的就是生死心切,不退转,盯着它,对视它,你不要退。这是第一,是昏沉。



第二,它的表现就是掉举,那你妄想杂念纷飞,甚至你自己念得都听不清楚,那这个妄念像潮水般的过来,几乎要把你淹没,这时候你得要稳得住。这时候就要侧重在定方面,七觉分,当你很向下沉的时候,你得要向上去扬,提起一种觉照。如果你妄想杂念很多的时候,这时候你要以禅定的功夫,要沉得下来,他有些对治的方法。







你只要把这个昏沉和掉举给它比较顺利地能够对治下去,慢慢地,内心念得就有点光亮,就是有点孤明历历的感觉。这句佛号一提起,孤就是不与万法为侣,明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他念的背景当中,不是有太多的妄念了。他那个明净的状态当中有这句佛号,慢慢地你能够抓得住时间长一点,就有那么一点功夫成片的样子。当你很多的烦恼习气对治不下去的时候,你功夫成片是谈不上的,你功夫还没有上路的。原来有一个比丘,他本身就是念佛很精进,结果有段时间,他真的就是妄想杂念很多,一念,妄想杂念就来了。他就有个错误的认知,这念佛有什么好处,我不念佛还很清净,一念佛还有这么多妄想杂念。这个佛我不念了,以后他就退转了。实际上这个考验就没有通过去。



所以希望大家在这个佛七当中一定要把大势至菩萨这个“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式落实在我们的修行实践当中。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这个“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是“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的,得到那个三昧,正受,正定,它是最好的,第一的,无与伦比的方法。所以念佛三昧属于三昧中王,是有着名号的无量光寿的核心的功德,来帮助我们契入到弥陀愿海,获得往生极乐世界的保证。



南无阿弥陀佛!



2023年12月12日

大安法师开示于

东林祖庭青莲念佛堂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大安法师 | 2023年冬季佛七第一次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