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骂杨公第一人( 转贴)
和盘托出鉴往开来树学风
探古明
二十一世纪初,赣县县城的东南方建了一座宏伟的“赣南客家文化城”,文化城的中心是百家宗祠,宗祠的四周有上千间店面,右边有一栋庞大的围屋,左边还有一栋古庙式的建筑叫“杨公祠”。杨公祠的门口有一块大理石,石上刻着《风水鼻祖杨救贫仙师宗祠》的碑文。游客们如果从碑文的内容来看,以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好像就是创造于唐朝末期的杨筠松时代,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史;更抹杀了中国古代风水史上的黄帝轩辕氏、白髯老人黄石公、橒里子、肖吉、青乌子、郭璞、陶侃、韩友、舒绰、李淳风、袁天罡、一行和尚、刘白头、陈立和、丘延翰、司马头陀、卜应天等一大批在杨筠松以前的风水名家。作为有志探讨、研究、核实中国地理的我,就不得不从各方面来看看杨筠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据有关史料记载:杨筠松名杨益,字叔茂,原籍广东窦州人。生于唐朝太和八年(公元834年)三月初八日戌时。此人从小很会读书,十七岁登科及第,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起义造反,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在)攻打长安。这时,作为掌管灵台地理事的杨筠松身为国家重臣,竟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而是趁兵荒马乱之际,利用手中职权之便,监守自盗,将国庫中珍藏有关风水、地理的经典秘籍窃为已有,然后则逃之夭夭。我想:杨筠松盗走了经典秘籍之后,他的同事们难道不会因为他而受牵连?象这种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置同事生死于不管的区区小人,简直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毫无道德的伪君子。至于他后来为什么又会在赣州出现,这就要从《雪心赋》的作者—卜应天说起。
卜应天是唐朝时期章贡人,曾著有地理界公认的宗经《雪心赋》据记载:他还是道观里的主持道长,其功有知人论世的才能。他在《雪心赋》中提到“牧堂之论深于理醇正无庇”。就因为这一句话,有些人就说他是宋朝人。还有人说他是明朝人。却不知他这句话的前面还有“因往推来”之句。由此使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诸葛亮能知明朝会出现刘伯温。还有百丈怀海禅师有一次跟弟子沩山灵祐说:“吾灭度后三十年,南方有一个断指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授,无令断绝,吾今付汝,汝当奉侍”。后来,果然有韶州叶氏,十五岁欲出家,父母不许,于是,特断两指后跪父母前,誓求正法。这个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慧寂禅师。应验了百丈怀海禅师的预言。那么卜应天能预料后来的蔡牧堂又有什么大惊小怪?也正是卜应天有如此超常的特异才能,杨筠松盗窃了地理秘籍之后,才会直接来赣州祈求卜应天指点。再说,唐朝时期,赣州还是未开发的穷乡僻壤,杨筠松来到赣州以后,又改名叫“杨救贫”。这就更有利于他躲避朝廷的追捕,也是他来赣的原因之一。
杨筠松来到赣州以后,到底有没有找到卜应天,现在看来无法考证。但是有一条可以肯定,那就是卜应天没有收他做徒弟。他也没有学到赣州的地理术。众所周知:地理门派虽然很多,但总的来说还只有江西的“形势派”和福建的“理气派”为祖宗法。那么杨筠松做的又是什么样的地理术呢?要知道他的做法,首先就要了解他所著的书。根据《地理正宗》《天机会元》和《人子须知》的记载,说《撼龙经》《疑龙经》是杨筠松撰写的还比较可靠。那么这两部经说的又是什么呢?我想,无论堪舆界的哪一位学者,如果读了这两部经的话,内心都会有一本明细帐,只不过不敢说罢了。其实它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经,而只能算两篇顺口溜而已。因为里面写的都是大话、空话、废话,对指导实践操作毫无作用。比如他说;“霜降水涸寻不见,春夏水高龙背现,此是平洋看龙法,过处如丝或如线。高水一寸即是山,低水一寸水迴环”大家想想看,哪里有一寸高的山?难道这就是他的寻龙法?他还说:“寻得真龙不识穴,不识穴时总空说,识龙识穴始为真,下著真龙官不绝。真龙隐拙穴难寻,惟有朝山识倖心,朝若高时高处点,朝若低时低处针”。由此看来,杨筠松惟一的点穴法就是以朝山为依据,这就违背了卜应天说“外阳千里,不如就身一案,欲求真的,远朝不如近朝。多是爱远大而嫌小,谁知迎近是而贪远非”的正宗赣州“形势派”地理术。
写到这里,使我想起了社会上一些老地理先生,他们口口声声说是杨公真传。在屋里讲理就头头是道,但走到山上都是张口结舌,寻起龙来就只知道哪里好看,哪里看的远,然后,则用罗经定向。如果问他穴在哪里,就说上一点更开阳,下一点更落堂,左一点差不多,右一点也没关系。总之,在他看来,上、下、左、右都可以葬,不存在葬乘生气的概念,他们根本就不懂寻龙点穴的原理,更不懂葬乘生气的法度。这些人做风水起初是害人,最后是害己。就象他们的老祖师——杨筠松一样,做了一辈子地理,最后连自己的香火都做得熄灭了。杨氏的做法,正如卜应天指出的一样。“辩真伪於造次之间,度顺逆於性情之外,未知真诀,枉误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