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一篇,供参考 ~4l6unCI
杨救贫给卢王的风水效应 goG]WGVr
=B 1`R%t
77)OW$G
N)`tI0/W
作者:杨钦文博士后教授 D86K$IT
^w.k^U=B
rjfc.l#v
mm3zQ!2j.
卢光稠,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讳定国,字茂熙,唐末著名农民起义首领,世称卢王。他是唐朝客家移民后裔,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出生于虔化清音里(今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开梁开平五年(911年)死于虔州(今赣州市),享年71岁。他在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拥兵起义,并很快占据虔州,自任刺史,从此开始了他在虔州26年的统治生涯,成为赣州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首领。 FI80vV7
FuIWiO(
在卢光稠统治虔州的过程中,他与避黄巢之乱隐居赣州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结下了风水情缘,时至今日,追寻先贤的足迹,仍可探源卢王和救贫仙人当年风水的轨迹,故本文作者温奇军与杨钦文博士后不辞劳苦追踪杨公的足迹并见证杨公——曾是掌管唐朝皇家风水的人才,如何替卢光稠做帝王风水并成功的让卢光稠晋封为虔州王。 T]5U_AI@
}S
Y`KoC1
Fj'\v#h
':5U&
一 卢王拥兵起义前居住地点将台 f:)]FHPB1
T[`QO`\5O
t201ud2$
'&rw=.cU
卢王拥兵起义前居住地遗址符合杨公风水, ,"4X&>_f
;""-[4C
地点:卢阳村点兵台后山; m~b#:4D3
OFJJ-4[_3
水口:乙辰; 入首龙:坐穴立向:估计应为申山寅兼坤艮(甲申水龙) F[Qs v54
5;r({J
纳水:艮寅、辛戌、癸丑 \mqhugy
:DF`A(
消砂:艮、寅、卯、巽、午、庚、乾、亥、壬、子、癸、丑等,诸峰较平。 c`Lpqs`
Rt*-#`I
$
卢光稠和所有的统治者一样为图封王也邀请杨筠松给其父母择基做墓,其母之葬为帝王之葬也。杨救贫住卢光稠家,为其葬母于宁都(卢光稠故乡)和葬父于石人坝,龙马形。墓为两拱,分别安葬卢光稠的母亲和妻子。 Q&\ZC?y4
**"zDY*?W
+:j4G^ V
<e@I1iL37y
二 杨公为卢王母亲择地点穴 #MmmwPB_
7N&3FER
Lqy|DJ%
\Qe'?LRu{
,Gf+U7'K
Nj! R9N
其墓碑文一:“杨公仙迹”(碑宽79厘米,高30厘米)文如下: 8Xt=eL/P
h+\$Z]
“麻田范阳四世祖坟 zW|$x<M^
:/I={)5
唐敕封长沙县郡卢田曾氏夫人之墓、 Z3&XTsq
1"87EP
妣生殁诰命详在谱内 _p3WE9T
2d,wrC<'$
夫主生立 ',v0vyO8
p]atH<^;K
孝男:光睦稠赞肃授蕴谦佳 B'<O)"1w
p8E;[
大清光绪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 公达祖位下裔孙重修” X7(rg W8
#l8K8GLuf
墓碑文二 对联:赏图龙马出 村韶凤凰来 }[YcilU_
2nOe^X!*
. “麻田范阳五世祖坟 b@UF
PE5jy
C{lB/F/|!
妣诰命生殁详在谱内 q{N lF$X
oZ|{J
夫主光稠 \J#I}-a&j
hfVzzVX:
唐敕封凤门邑君卢田文氏夫人之墓 #)IdJ]
dA3`b*nC
孝男 延:巡 昌 进 后裔族繁难以详载 0ll,V
p;)klH@ X
倡修广东和平裔孙禀生大明 + xkMW%e<
2b vYF;<r
大清光绪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公达祖 R$~JhcX*l'
*R1d4|/G
位下裔孙重修”② &k {t0>
F<XD^sO
|qFN~ !
?Vb=4B{~
水口:艮寅(金局绝位); kr &:;
PDa06(t7
坐穴立向:辛山乙向兼酉卯(辛酉龙);纳水:丙午水、艮寅水来 D(W7O>5vQ2
消砂:丙(高秀)、巽、甲卯乙(高秀)、寅、艮(注:清光绪14年5月29日重修)。 ePFC$kMn
dW] Ej"W
r)*_,Fo|
GLoL4el
卢王母曾氏夫人葬于此,清代重修时,又把卢王夫人文氏也迁葬于此,碑刻“地肖龙马形”,迁葬卢王夫人文氏时,不知何故违礼仪葬于卢母墓左侧(传统是以左为尊为长)。颠倒了婆媳的主次位置,或许是与卢王夫人文氏被封为王妃有关系(按朝庭礼节以王妃为尊)。 zXA= se0U
~}FLn9@*
`0/gs
i1kh@s~8UC
三 杨公为卢王父亲择地点穴 LS?` {E
[xH2n\7
麻田卢氏九修族谱载:“第四世广公的儿子卓公。(卓公字允立,唐宪宗元和茂子任兵部尚书,后殁葬八都求田(今宁都县洛口乡球田村, 距麻田村约5公里),江坳塘又名长含里,旗形,旗尾穴,酉山卯向,杨救贫卜,清道光十五年乙未十一月初三日合族重修。娶曾氏,封长沙县郡,殁葬韶潭头龙马形,乙辰向,杨救贫卜。子九:光睦稠赞肃琼蕴谦淮。第五世卓公九子,光稠行三,墓的碑文和麻田卢氏九修族谱内容相吻合,杨筠松先后为卢光稠父母择地建墓二处,足证他们关系密切。当地卢氏老人带领我们登上高峰,遍访群山,惜不可考。 ]7Xs=>"Iw
I+-Rs2wb
JJ= ~o@|c
&AkzSgP
为了帮卢光稠封王,杨公极可能在卢光稠老家出生地给他择了个帝王之地,重新改造了他家的住宅风水. [m@e^6F0U
vErbX3RY2
?L.p9o-S0
Tg}H < T
四 卢光稠出生地老宅遗址 p)AvG;
vM$#m1L?
NWq [22X
|
*>R/(Q
水口:巽巳(水局绝位) cfF-e93T
c"jhbH!u4
庚子土龙入首、坐向推测应为子山午向兼癸丁; 纳水:辛戌、丁未,壬子,癸丑; O>{t}6o
pD)/-Dgdm
消峰:午(最高秀)、丁(最高秀尖齐)、未(低小)、坤(最大,略矮)、申(高秀尖齐并重叠)、辛(双峰高秀)、乾(高秀)、壬(高秀尖)、子(正北)、癸(最高秀重叠),巽峰(低于丁峰),壬子癸三峰帝王峰。 e3bAT.P
@5POgQ8
#&HarBxx
oD|+X/FK
惜水出绝位,子峰低矮,明堂也小,卢光绸的出生地的风水效应冥冥中自然生成,非人力可以更改啊。 w^vK7Z
1$
Nc^b8&
2J
G+%5V5GS
*HfW(C$
五 卢光稠亲手建造的古窑遗址 y[Fw>g1`q
TO8\4p*tE
*AJezhR
'SXpb?CZ
据宁都洛口麻田人说,卢光稠年轻时曾做过碗(当地土话,指烧制陶瓷),麻田村现在还保存有一座古窑,当地群众介绍这窑就是卢光稠亲手建造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卢光稠主政虔州后,极有可能把陶瓷制作技艺传带到虔州,因此便有了赣州七里古窑址的发现。 rSzXa4m(
S
a#d?:L
`^@g2c+d
n,R[O_9u[
六 杨筠松为卢光稠扩城做风水布局 s;=J'x)~%
pRa oR
*PA1iNdKS
Amq8q
杨公为卢光稠父母择地点穴,足可证明他们关系密切,做为卢光稠座上客的杨筠松,自然成为卢光稠为虔州扩城设计的好助手。同时,和所有的统治者一样为了达到封王的目地就必须扩建城墙和扩大统治版图。 lqwJ F &
YV>VA<c
以“赣”名州(市),赣州,“赣”字的造字非常有意思。它由“章”和“贡”连辍而成,古“赣”字即为“章”、“贡”二字粘合。“赣”,章为阳,在左,贡为阴,在右,合而为赣。而“贡”字头上加了一个“文”字,则着重注释了赣州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人文底蕴。章江在城之南,古人南谓之阳,北谓之阴。贡江由取易经之告义。 2T{-J!k
_16&K}<
_@}MGWlAPt
.,(uoK{
赣州府城,最早是东晋永和五年筑的土城,唐末卢光稠乘乱起兵,割据赣南后,请杨救贫为其择址建城。杨救贫选赣州城址为上水龟形,龟头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临水。从风水学来看,赣州城有三条来龙,一是南方九连山发脉,从崆峒山起始,蜿蜒而至城内的贺兰山落穴聚气,结成一处立州设府的大穴位,这支龙落在储潭。此外,赣州的北龙脉来自武夷山,经宁都、万安、赣县,分成数小支,落穴于汶潭,罗霄山脉落穴于欧潭。确立了以郡府面向城郊主峰崆峒山的城脊中轴线, 使虔州古城处于罗霄、武夷、南岭三大山脉趋会形成三龙汇三潭的风水格局,这三潭是赣州的三处水口,和赣州城外的峰山、马祖岩、杨仙岭、摇篮山等山峰一起形成赣州城山环水抱的局势。 a|^-z|.
Ix l"'Q_z
+RKE|*y
v:so85(S<
贡江为艮寅水,章江为丙午水,峰山来水为巽已水,水东来水为甲卯水,虎冈窑下来水为癸丑水。诸水均之玄湾环,悠扬清澈会聚于章贡二江。《天机赋》云:“生水朝堂,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禄万钟。”又云:“生与旺而同归,人共财而咸吉。”又云:“生来会旺,聪明之子方生。旺来迎生,富贵之期骤至。 E,nYtn|B
^~hhdwu3a
朝拱秀峰:马祖岩位于艮宫,哈湖岽位于离宫。《逐吉赋》云:“艮丙交峰,登科甲第。”杨仙岭位处乙宫,崆峒山地处巽宫,《经》云:“荐元官贵文峰,科甲连登”。尤以哈湖岽邻峰相连而为丙午丁。《经》云:“丙午丁秀拔,独占乎魁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