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象数学原理 --]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问题-讨论-经验-理论-综合研究≌≌ -> 象数学原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3  >>  Pages: ( 3 total )

一角海 2017-09-01 15:23

象数学,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天文,地理,人事,科技,文化,教育,卜筮等领域都有着象数学的影子。它的影响是深远的,成就是全面的。

象数学从古至今,似乎没搞明白过,看起来是一团乱麻,理不清,剪还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本人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肤浅的对它做一个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原理:
一、象数同一原理。
二、象数有理原理。
三、取象比类原理。
四、心物感应原理或天人感应原理。
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来说,天人感应原理应排第一,其次是取象比类,象数同一,象数有理的排列。


待续

潜龙生 2017-09-01 15:39

一角海 2017-09-01 23:27
这四大原理也是经过反复论证才提炼出来的,犹如从一堆沙粒中筛选出四粒金子出来,当然,原理是越少越好,四大原理也可进一步缩减为天人合一原理,但前面三个原理却是必不可少,它们是前提。如果不保留,就难说清象数学的本质。所以,保留四个原理。

为了象数学的继承和发展,不至于时常陷入迷信和玄学的深渊,现在用西方逻辑理性的思维方式去把它描述出来,希望对大家在曰常应用中有一些启示,即使认知肤浅,也算拋砖引玉了。

一角海 2017-09-01 23:30
很想一下子写出来,但是又觉得不知从何开始,思维混乱,只有想到那就写到那。

一角海 2017-09-01 23:42
也许我们骨子里的基因决定了象数思维比较发达,所以,在认知世界的时候总是用象数方式来解释这个世界,虽然有时是肤浅的,流于表象的,但也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认知体糸,它无法被证伪,既不能说它是错的,也不能说它是对的,在实践中,有时与事实相符,有时与事实不符。在西方哲学中,是不被理解和认同的,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它是合理存在的,无论怎么去应用它,我们都是认可它存在的。所谓存在就是合理。

紫薇 2017-09-02 08:42
      包罗万象。

潜龙生 2017-09-02 10:00
一角海师傅慢慢写 不着急 咱随时搬个板凳坐下听课  支持您  我就欣赏原创和个人思维理解  这才是人与人的不同之处 也是高低的分水岭 临绝顶者都孤独 比较缺欣赏者 随时坐下支持你 期待你的系统大成       

一角海 2017-09-02 12:07
呵呵,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鼓励

一角海 2017-09-02 12:22
我们认识世界总是从宏观角度来认识,一般不会具体,也不会细化它,更不会质疑和反思,给它一个概念和表象的联系后,就不管它了。也不会严格去定义它,后学者更不会去纠正或解释。悟出者便创造另一个学说,不能悟出者,只有认真学习它,以此为经。

不具体,不严格定义一个概念,也许就是象数思维所产生的硬伤,因为它经不起质疑和反思,所以,在学传统文化知识时,师长是严禁学生质疑的。这种禁忌对于学识而言是弊大于利的。

因此,尽管我们的哲学思想起点高,看得远,但始终没有什么进步和变化,两千多年的世界观到现在还是这样子,但现今在世界也广泛应用与传播。既是幸亊也是悲哀。

一角海 2017-09-02 13:03
象数学的内容大概从道德经,周易,风水这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些文化知识在世界上影响是比较大的,它们导致了西方民族直接承认了东方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道德经有好几部分内容,先说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怎么理解这个道。按西方哲学看,它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体存在。是物质,能够自生自灭,按照自己的规律变化着,同时也是一方存在的物质世界。

道分为有形与无形的物质,有是从无中生出来,老子说,有生于无。因此,道散则为气,聚则为形,故在天成象,在地为形,天地交感,化生万物。

所以,道即有物质客体的存在,也有物质变化的属性。西方近代哲学所谓的存在与虚无,物质与精神哲学命题在东方象数学里有着完美的表达和体现。

但老子把道又理解为炁,这个字是气。后来,道引申为客体的自然规律,认知方法论等方面。炁引申为具有精神意识以及能量作用的物质存在。

这种朴素的唯物哲学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性。不得不感叹古人的伟大。

司命 2017-09-02 17:41
祖师很早就告诉过后人,大道至简至易,修道者得之立刻转凡为圣.可是后人却私心揣度,去找复杂.
  道家祖典道德经,早就指出了修行的不二法门. 道---德----经,经者,路也.看看祖师经典的名字吧,只有德才是通向道的唯一道路,不要再痴迷下去,浪费宝贵的生命了!从身边的小事去修德,道在其中.身外修德,身内修德,全德自然合道尔!
  一个真正进入修道之门的修行者,会体验到德行与内修之间的紧密联系的,每做一件德行,立刻会有玄之又玄的力量作用于身心,使自己内修进步!如果还没有这样的体验,那么只能说,您依旧是在修法修功,还没进入修道的门槛!

司命 2017-09-02 17:56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荣辱兴衰,却依旧生机盎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根是直接扎根于自然大道的核心,在自然中道之能的哺育下成长。古人曾把生于中土做为极大幸事,是有很大的原因的。纵观历史,可以看到,上古祖先心合中道,人与自然高度和谐,是属于大道在世间的时代。《黄帝内经》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伏羲时代传承下来的先天八卦图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也自然的高度和谐状态,<连山>易也就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那是个中华民族与道相合的时代,属于道德中一时代,是人的身心与社会都直接得到道化哺育的时代,"大道行世也,天下为公"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人们无私无欲,安享天年,不需宗教的教化而自然崇道贵德。在经历了漫长的伏羲 燧人 神农之后,人心私欲渐起,先天中一不复主宰身国与天下,而由真阳主事,克制住阴私之欲,但阴私毕竟逐渐强大,人的私欲逐渐膨胀,对应社会则由仁义礼智信分别主宰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尧舜禹),这个时代产生的<归藏>易就是这个时期的标志,这个时代由于社会上私欲已经产生,所以巫也就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沟通先天,教化民众的方式。

潜龙生 2017-09-02 20:17
坐下听课      

林幽 2017-09-02 20:43
引用
引用第10楼司命于2017-09-02 17:41发表的  :
祖师很早就告诉过后人,大道至简至易,修道者得之立刻转凡为圣.可是后人却私心揣度,去找复杂.
  道家祖典道德经,早就指出了修行的不二法门. 道---德----经,经者,路也.看看祖师经典的名字吧,只有德才是通向道的唯一道路,不要再痴迷下去,浪费宝贵的生命了!从身边的小事去修德,道在其中.身外修德,身内修德,全德自然合道尔!
  一个真正进入修道之门的修行者,会体验到德行与内修之间的紧密联系的,每做一件德行,立刻会有玄之又玄的力量作用于身心,使自己内修进步!如果还没有这样的体验,那么只能说,您依旧是在修法修功,还没进入修道的门槛!


徐防 2017-09-02 20:44
      

一角海 2017-09-02 20:56
道是存在客体物质,道是有,这是老子对道的认识。但道从那里来呢?道从自然中来,所以老子说:有生于无。无中生有。但自然又是什么呢?老子不知道,也没提及它,后人见此,便直接忽视了自然无的存在,甚至于反对有从虚无中产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也可理解为一个低级到高级排列的世界状态,有过进化论知识的人想必明白它。所以,人在地天道自然面前,处于最低的位置。而只有最聪明的人才会明白人在自然大道面前的渺小与微不足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然的强大。从而上善如水,虚怀若谷,没有什么是不能容纳和接受的。

老子的世界观自然影响到他的人生观。可知老子的人是一个非常谦虚和低调,并且与世无争的人。也是一个大智如愚的人。他顺从自然,尊重自然,按照自然的方式生活,绝视听,虚其心,实其腹,抱元守一,超越于尘世,却又在红尘中生活,是一个真正的隐士。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为了寻找他心中的大道,老子遥望昆仑,骑着青牛,悠然西去。

路经函谷关,在尹的请求下,留下了一篇传世的道德经。

林幽 2017-09-02 20:57
引用
引用楼主一角海于2017-09-01 15:23发表的 象数学原理 :
象数学,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天文,地理,人事,科技,文化,教育,卜筮等领域都有着象数学的影子。它的影响是深远的,成就是全面的。

象数学从古至今,似乎没搞明白过,看起来是一团乱麻,理不清,剪还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本人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肤浅的对它做一个总结,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原理:
一、象数同一原理。
二、象数有理原理。
.......

只有达到圣人真人的境介,通过内视才最清楚,最具权威,凡人罔自耑度而反离道远矣。
如国碎经络学说就是通过内视觉知的。

一角海 2017-09-02 21:09
圣人君子是儒家的人。道家是修行的人,追求人世大道。

2803299502 2017-09-02 22:17
          

一角海 2017-09-02 22:50
老子的人,在红尘中,是一个不求名利,清心寡欲,却有大智的人,受世人敬仰。他认为圣人是欺世盗名的,不足挂齿。他注重修身养性,通过内视自身而接触大道。从而感受到炁,内聚成形,化结金丹,与道共鸣,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甚至于长生不老。

这个梦想后来成了无数人的追求,产生了养生修行的道家。凝炼金丹成为道家的最高追求。道家在老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只有凝炼出丹,人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成为逍遥的神仙,至于历史上有没有人凝炼出内丹来,谁也不知,传说中是有的,比如八仙等,但凝炼内丹的书却有好多本,比如周易参同契,以及道家的气功典籍等。

内丹太难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道家子弟转而寻找外丹的凝炼方法,外丹没炼成,因为炼出了火灾,最后导致火药的发现。

谁能证得金丹大道?世上无人证过。

在象数思维的习惯中,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世上本没有什么金丹。

但道家在追求大道的过程中对于中国象数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五代十国时华山道士陈抟完善了象数世界。

一角海 2017-09-02 23:16
华山道院之所以受到严重损害,也是元朝的政令所至,成吉思汗千里迢迢请长春真人丘处机赴西北,请教长生之法,没想到过几年征西夏而亡,迁怒于华山道家,火梵之,唐崇佛抑道,李氏本河西走廊人,西北信佛,又得少林武僧助,所以,唐兴佛抑道,此间,六祖慧能出世,以东方象数思维理解佛法,创立禅宗佛法。

其余朝代道家一直顺风顺水的过。

法术,符纸,丹药是出世道家的产物。

道家对于哲学思想,自然科学,修身养性,激发人体潜能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角海 2017-09-02 23:56
老子为了解释道,也应用了当时流行的五行相生学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对于这句话,自古以来,都没有得到过合理的解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如果把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套公式一样套上去,就一下子明白了老子的意思。
也许有人说,五行是循环相生的,而道是单向递生的,怎么能混为一谈呢?我们看看孙子兵法,里面也有类似的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但知道它是递生关系。老子与孙子生活在春秋时代,估计那时已流行递生学说了,但一定是与五行相生有关系。也有可能是五行相生关系从递生关系演变而来。这都已不可考,但老子是知道五行的,却又是知道递生关系的,所以才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推论。

如果用五行学说来解释,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在五行中,万物为土,三为火,二为木,一为水,道为金。正好是五个象,五个象赋予递生关系也是可以的,它不需要过去是什么关系,只需现在是什么关系。从象数思维模式看,上面是解释的通的。

潜龙生 2017-09-03 00:22
真悟者 真修行者 向内观 向心求索  内道一通 外道无碍也 ~

一角海 2017-09-03 01:36
比如周易系辞。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成书于战国末期,这说明那个时候递生关系学说很流行,同时也产生了递克关系,从春秋到战国时期,一直流行这种递生关系。如果把上面递生关系的象总结下,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大业。正好是五个象的递生关系。

为何独是五,而不是三、四或六七呢?很显然,这是受到了五行的影响。商周就有尚五的思想,因此产生了五行的概念,五行虽然出现了,但还还没有相生相克的观点,由于递生观点的提出,又有五行的影响,所以,产生了道生一,…三生万物的观点。

这里的一,二,三绝不是三才的意思。否则与前面人法地…道法自然相矛盾了

它纯是为了形成凑五个象的递生关系。

它具有哲学上的象数含义,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现实意义。

一角海 2017-09-03 01:47
道不远人,大道至简。

所有的道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最简单的。如果用象数模式来认识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是简单的。但是,简单中蕴含了复杂。越是简单表示,其内的过程或结构就越复杂。
如果不能认识到其复杂性,至简是没意义的。

道以自己的规律而变化着,不受外物的影响。所以,道是变化的。

道是物质的本源,它是永恒存在的,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所以,道又是不变的。

它对映于易,就是不易,变易,简易。

紫薇 2017-09-03 09:19
不入门道,安窥路径.亦如地理,由简到繁,去繁从简.        总之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一角海 2017-09-03 23:49
老子的人是追求人生大道的人,期望与天道共鸣,从而达到与天地同在,这种理想非常高远,所谓的圣人,王者都不能与此相比。既能岀世,又能入世,无为处世,治国如同烹小鲜,芸芸众生如蝼蚁矣,因为他站的高度不一样。

孔子问礼于老子,说:要做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意义的人呢?老子回道,这要问你自己。孔子回去后,日省三身,感叹今生郁郁不得志,小人当道,君子无位。只有做圣人和王者才是有意义的人。王者已不可能了,唯有圣人可图。自己也不可能说自己是圣人啊,只有吹捧王者才能成就圣人,或宣布人人皆可尧舜,都会成为圣人。这样上下两边不得罪,一团和气,自然成圣人了。

老子见此,叹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潜龙生 2017-09-04 00:02
前死才能有后继啊 不死的话 老是占个茅坑 后来人没法代之矣 …

一角海 2017-09-04 00:15
老子的道可以理解为无数的形式。
正如佛家的觉悟,佛祖看到了大千世界,红尘纷纷,一切都在因果中轮回。但这种觉悟的境界仍然超越不了道。所以,道在佛教中表现为觉悟,道在西方哲学家心里表现为真理,或者物质与精神,存在与虚无。在其它宗教面前表现为真主,上帝等。在社会中表现为规则,在数学家心中表现为公式,在科学家心里表现为规律,在道士心中就是金丹。等等。

不同的人看到的道是不同的。

一角海 2017-09-04 00:17
呵呵

潜龙生 2017-09-04 00:29
这点 赞同  每个人的道点都不同  以至于人以类聚 物以群分 道不同 不相为谋  反正尿不到一壶去  你尿你的 我尿我的 安好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又该打架了   求同 存异  同则为道 异则百家争鸣 百花齐方 五彩缤纷  

一角海 2017-09-04 02:01
中庸之道不是平衡之道。它是守护中,不极端,保持中立态度。根据人性恶论,遇强者退让,见弱者就会欺凌。因此,守中庸之道的一般多是欺软怕硬的,所以,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儒家思想观点就是要求人把自己处于一个弱肉的位置上,从而使大汉民族变成思想上的巨人,行为上的侏儒,身体上的病夫。

儒家学说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能不能成为圣人就不知道了,但王是可见的。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一直是崇文抑武,经过儒教几千年的教化和演变的沉淀,导致儒生文不象秀才,武不象战士,确如惶惶然的丧家之犬。

因为我们骨子里天生象数思维强大,故一旦成为了王,便是王者不仁,以臣民为刍狗。不会把人当人看,更不可能以人为本了。也不可能尊重臣民的思想了。所以,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王是人,孤家寡人。其它的都是刍狗。

唉,宿命所致,谁又能改变?

一角海 2017-09-04 23:10
道德经中的炁(气)后来应用于各个方面,首先是应用于人体,它是生命的本源,元气。只有体内元气旺的人,其生命力才是最强的,为了元气的累积,道家探索出各种养生元气的方法,过去叫导引术,佛教有坐禅,后来创造了太极养生术,集积累元气与强身健体于一身,也就是今天流行的气功。气功分为静气功与动气功。

其次气应用于中医人体学,经络穴位据说是通过气功内视而发现的,由此产生针灸,拔火罐,按摩推拿等。

再次,气应用于风水学中,在汉晋时代,风水术开始流行,风水界关于葬乘气的观念就开始产生了,陶侃(陶渊明老祖)在《捉眿赋》中提到了气蕴藏于龙脉之中,葬需乘脉气方可发褔。原文"一气潜萌方杳奥,万殊默露于浑沌。…是气先天地而长存,后天地而固有。古文晦涩难记。此时应该还沒有生气煞气的区分,生气是后来提出的。

然后,风水中葬乘生气的观点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气还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见,气与道一样,都给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传统文化打上了很深的烙印。

一角海 2017-09-05 11:10
递生观点估计应该起源于老子以前。在当时的齐燕之地很流行五行阴阳理论。古人看到人类生息繁衍,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所以,提出了递生理论。古人象数思维发达,直观的认为这种规律也适用于其他方面。

首先应用于五行中,产生了五行递生理论。当然是轮回相生还是递生,已经不可考了。

既有递生观点,自然产生了递克观点,这反映在战国晚期齐人邹𧗠用于解释朝代更替的现象。他还把世界分成八十一洲,九大洲。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叫赤县神洲。邹衍曾游学于稷下,稷下学派就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的。但是不是也兼顾递生递克观点因资料有限,已不可考。

邹𧗠认为五行既有相生之说,也应有五行相克之论,结合于春秋时期产生的五行生克观点提出了五德始终说,从而产生了五行循环相克的学说。

在历史上,邹衍被尊称终始大圣,由此可见,五行循环相克说是邹衍提出来的。在邹以前,五行递生递克理论至少已经存在了。但循环相生相克应该是邹的创新所致。

一角海 2017-09-05 12:45
现在说说五行。
五行最早记载于巜尚书》,在洪范九篇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尚书应经历了夏商周,后人猜测是一部漫长过程中的集体所作。

五行是怎么产生的?经考古推断,商有尚五的观点了,四书五经中有《乐》,乐有五声,手有五指,五官,这些都是古人提出五行的依据,所以,五行原始观点产生于商甚至于夏,这是不奇怪的。尤其是乐书,更需要五行来做基础。

夏商周的五行仅仅是用来归类于事物的属性与类象,并没有相生相克说。与八卦,干支象数功能相似。

直到递生说与递克说产生后,两者才在阴阳学家的心里认为存在着联系,从而结合到一起来,产生了五行循环生克说,至秦汉时代,五行生克学说才完整记载于吕氏春秋,西汉董仲舒的著作中。

一角海 2017-09-05 22:26
五行生克轮回学说完美的表现了事物周期性的变化规律。比佛家的因果轮回更具有哲理性和普适性,它不仅具有象数方面高度抽象的哲理性,也具有数理上的完美逻辑性。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象数学中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一角海 2017-09-05 22:40
在我们传统文化教育中,总是强调儒释道的顺序,这样的排名也仅仅是从世俗局部的角度来看的,本文并不是贬儒佛,而是提高大家对道家的认识。道家本就伟大。世界上不用人为的推广,道德经与易经广为世人所传颂,不分地域、文化、种族。

而儒佛仅限于局部,可知谁更伟大了。

一角海 2017-09-05 22:51
由于我们没有深刻的理解道德经的意义,或一直曲解于某一方面,导致它尘封于一个角落,或束之高阁,或装点门面。
正如两千多年的墨家,其先进的科技与科学思想到现在才被人所知,也是因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才被重新认识,以前一直尘封在故纸堆里,现在再找寻它也仅剩残篇了。
其举世的光芒已渐渐被岁月的尘埃所磨灭。

名利终是轮回中的因果,此长彼消,唯有科学与技术才是永恒的主题。

一角海 2017-09-06 01:22
在战国时期,宋尹学派继承老子的气理论,认为气不仅是物质的本源,还表现为精神方面的属性,比如灵魂等。所以,一般称生物为生灵,基本上就确定了物质与精神是一个客体的两个表现。

气是道对于客体的另一个描述。

一角海 2017-09-06 01:35
法家荀子认识到生命具有层次性,提出了灵魂阶梯说。也就是生物有高级与低级之分。但不是进化论。

同时,那时也流行万物有灵论。易经等都是那时成书的,这些学说在当时算是非常先进了。

春秋战国时期,真是百花齐放,炫丽夺目,文化灿烂。

其哲理和思想至今无人能超越。

对于科技的指导以至于有人说,当科学证明其事实时,而哲学早已指出了这个事实。

感叹哲学为科学之母。

这实是指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

一角海 2017-09-06 01:44
阴阳理论包括:阴阳平衡,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它体现了道的变化规律和道的存在性,故一阴一阳谓之道。同时,也为太极图的产生打下基础理论。

一角海 2017-09-06 19:46
八卦不知道起源于何时,传说是包栖氏画卦,文王演卦。据江苏省海安县青墩遗址考证,八重卦也就是六爻卦就已经出现了,距今约6000年前出现了八重卦,但布卦方式不一样,六三二为阳卦坎,四一三为阴卦兑,这种演卦法与目前见过最古蓍草法不同,很显然,在易经发展的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种演卦法,只不过有些已经失传了。

八卦的卜筮作用已经为世人所知,但不会一开始就是为了占卜而创造出八卦来,就如五行一样,不可能创造出它是为了作为占卜的基础理论,它是古人的一个记录方法的工具,并非是作为预测理论而产生的。

一角海 2017-09-06 20:05
根据蛛丝马迹,本人在此做一个猜测:
古有结绳记事,后有八卦记事,因此,六十四卦古经文是一部记事文本,类似于现在的日志或史书。只不过是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它原来的面目已经慢慢隐藏于这些以卜筮或哲理为目的的外衣里。

比如,经文爻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爻四:东邻杀牛,西邻祭祀。等等。如果赋于卜筮意义,可表述为:三爻词,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吉。四爻词,东邻杀牛,西邻祭祀,咎或凶。一下子就演变为用来占卜的预言了。

如果这样来理解,那么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还会存在连山易,归藏易了。由于连山,归藏不是记载周朝的人事,在过去,前朝记事文简散失也就很正常了。没什么奇怪的。

一角海 2017-09-06 20:16
想必易经爱好者看到本文会一蹦三丈高,什么?周易是日记?史记?!这完全颠覆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尤其是摧毁了我的信仰。你要对此负责。大师都没带这么玩人的,你凭什么认为它是这样子的?切。

如果你明白象数学原理就知道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纠结此事了,也不想再深入论证它,继续。

一角海 2017-09-06 20:39
八卦最重要的是启发古人总结出阴阳理论。八卦什么时候出现的,阴阳观也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阴阳哲学思想能够解释物质世界所有的方面。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以及生命的生与死,包括了物质与精神,甚至于辩证法也是出口转内销,取了个洋名字。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如此的超前和深邃,的确很伟大。

一角海 2017-09-06 21:32
象数思维有利也有弊,比如混淆逻辑,偷换概念,指鹿为马,黑白不分,颠倒是非等等。如无理性的滋养,更容易产生盲目的信仰。这算是弊端了。

其哲理深,文化灿烂,如昆仑般巍巍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没有被超越和征服,而且还同化外族的文化。不得不佩服其生命力之强盛,扎根之深。

能够同化外族文化,源于象数哲学思想的伟大,能够被征服和被蹂躏,要感谢儒家的虚伪顺从和佛教的忍受苦的人生。王不是古代的王,而是没有知识的山大王。圣也不是古代的圣,多是欺名盗世之徒。以至于有些书生感叹:人心不古。

一角海 2017-09-06 22:44
易经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六十卦卦爻词,此成书于春秋战国以前,二是易十传,据学者考证,此成书于战国时期。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一般的有两个解释,一是阴阳,二是天地。四象一般是少阴阳,老阴阳。但也理解为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象,四象的历史也很古,据考证,距今约6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四象是来源于二十八星宿,而𣎴是别的。但太极是什么样子的呢?没人知道,直到唐末道家陈抟出世,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巡山问水 2017-09-07 08:11
引用
引用第44楼一角海于2017-09-06 20:39发表的  :
八卦最重要的是启发古人总结出阴阳理论。八卦什么时候出现的,阴阳观也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阴阳哲学思想能够解释物质世界所有的方面。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以及生命的生与死,包括了物质与精神,甚至于辩证法也是出口转内销,取了个洋名字。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如此的超前和深邃,的确很伟大。


我的观点,认为阴阳规律只在太阳、地月系中存在并起作用,在此系统以外并不受阴阳规律调整。

一角海 2017-09-07 11:15
阴阳对可描述为对立统一哲学观,不仅仅适合太阳与地月系,还有其它地方也适用。

一角海 2017-09-07 11:35
八卦是由一阴爻一阳爻组合排列而成。阴阳𧗠生了八卦,什么衍生了阴阳?易学家认为是太极。太极是什么?

又回到道德经中的气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有很多种解释,但如果没有很多种解释就不是象数哲学了。在这里也可理解为一气包含了阴阳两气,即一气分阴阳。因此,对映于易,太极就是气,易就是道。易有太极,道有气。这样理解是可以的。


查看完整版本: [-- 象数学原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ode © 2003-08 PHPWind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